|
都江堰景区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,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,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。该景区以拥有世界上年代最悠久、唯一留存且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——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核心,集山、水、城、林、堰、桥于一体,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,具有极高的科学、教育、观光及休闲价值。
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约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,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。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、唯一留存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,其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,变害为利,实现了人、地、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,堪称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。
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、飞沙堰、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有机配合,相互制约,协调运行,具有“分四六,平潦旱”的功效。鱼嘴分水堤: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,昂头于岷江江心,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,西边的外江是岷江正流,用于排洪;东边的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,用于灌溉。冬春季江水较枯时,内江进水量约6成,外江约4成;夏秋季水位升高,内、外江江水比例自动颠倒为内江4成、外江6成。
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:具有泻洪、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,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。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,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;遇特大洪水,它还会自行溃堤,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。同时,它能排走岷江挟带的大量泥沙、石块,避免淤塞宝瓶口和灌区。
宝瓶口引水工程:是在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,形似瓶口,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,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。开凿宝瓶口后形成的离堆,有“离堆锁峡”之称,属历史上著名的“灌阳十景”之一。
都江堰景区主要人文景观有:二王庙: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,前临都江堰,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,齐建武(公元494~498年)时改祀李冰父子,更名为崇德祠。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,并珍藏有治水名言、诗人碑刻等,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。
都江堰景区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,更是自然与文化、人类与环境、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、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。其核心水利工程鱼嘴、飞沙堰、宝瓶口设计巧妙,历经两千多年仍在发挥重要作用,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智慧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。
景区内丰富的人文景观如二王庙、伏龙观、安澜索桥等,与“离堆锁峡”“金堤夕照”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,加之独特的水文化传承,使都江堰景区成为兼具科学研究、历史文化体验和旅游观光价值的世界级景区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千年魅力。
|